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提出“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由“彼此契合”到“有机结合”再到“实现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从“契合”到“结合”再到“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3  访问次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百年文化使命过程中运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立足于近代中国革命和现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凝练出建设中国文化的哲学智慧。

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坚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在实践过程中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解决新问题,并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从而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智慧,先后完成了“创建中华民族新文化”“如何搞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坚持”“实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怎样发展”的文化发展任务,并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命题。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使命中,必须牢牢坚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时刻与自己头脑中的旧思想、旧观点进行斗争,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才能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进步。同时,时刻坚持文化建设要以现实为准绳,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时刻保持“不唯书,只唯实”的求实精神,打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不断解放思想。

第二,贯彻开拓创新的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注重实践创新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其文化使命的光辉实践中,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实践论基础之上,以遵循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客观规律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革命战争时期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新文化”,到改革开放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及建设“和谐文化”,再到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等等,中国共产党用这些实践创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21世纪的创新提供了现实源泉,同时也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站在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需要继续灵活运用开拓创新的哲学智慧,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妥善应对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强劲生命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命题,它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哲学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实现文化使命的过程中,分别提出了坚持“为人民群众破除旧文化,靠人民群众实现文化救国宏愿”“为人民群众搞文化建设,靠人民群众实现文化兴国之路”“为人民群众推动文化改革,靠人民群众实现文化富国大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靠人民群众实现文化强国之梦”。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我国文化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担负的文化使命也会更加复杂和艰巨。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牢牢贯彻和运用群众史观的哲学智慧,抓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呼吸、心连心”的基本要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作为力量的活水源泉,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来源:学习强国)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电话:0534-8985814 邮编:253023

部长信箱:E-Mail: dzxyxsc@dzu.edu.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