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的渤海深处,有一座奇峻的海岛,它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和胶东半岛最北端的中间,仿佛祖国版图上“雄鸡”嘴里衔着的一颗珍珠。
这座岛叫小钦岛,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大海赋予它诗画般的风景,却也阻隔了往来的便利。大风、暴雨、海雾……一年里三分之一的时间,这里航路断绝。青壮年一拨拨离开,2021年,岛上常住人口只有400余人,平均年纪接近60岁。
在海岛生活,最怕的是生病。多少年来,小钦岛缺医少药。一旦有病,只能靠偏方土法或赤脚医生开的几粒药片。稍大的病,就得摇着船去周边条件稍好的岛。遇上停航,十病九扛。
2008年11月2日,风大浪急,一位个头不高的姑娘拎着行李上了岛。她叫王辉,刚刚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是“三支一扶”志愿者。从那天起,她在岛上一待就是13年。
“大医院里多个小护士,跟海岛上有个我,能一样吗?”
船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航行。近五个小时过去,劈浪前行的兴奋感快要消磨殆尽,一座直角样的小岛才出现在记者眼前。
岛上房挨房、户挨户,几十户人家挤在只有1.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走近卫生院的二层小楼,胖乎乎的王辉迎了出来,像只喜兴的“招财猫”:“风平浪静,你们撞了大运!”
13年前的上岛路,王辉历历在目,从小在内陆生长的她“晕得跪在舱口直吐”。
“自家孩子都往外跑,外来的闺女能待住?”王辉回忆,岛上此前也来过“支医”的,不到一个月就走了,当时没人相信她能留下。
是啊,没在海岛住过的人,哪知道岛上的苦!
潮湿、大雾是家常便饭。严重时,不光墙上冒水,床上被褥都能挤出水。晚上睡觉,常有蝎子、壁虎、蜈蚣爬到床上,让人心惊肉跳。全岛人吃水就靠一口老井里的苦咸水,喝到嘴里像放了盐,洗完的头发像钢丝般支棱着。
工作同样不易。卫生院检查仪器短缺,更没有分科诊疗。原来的赤脚医生刚退休,只有一个小护士。王辉来之前,虽在城里的大医院实习过,但西医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还是让她觉得内怯。
最大的“敌人”,还是孤独。全岛没几个同龄人,手机信号不好。漫漫长夜,只有孤独的灯光和“哗哗”的海浪声为伴。
离开吗?难以名状的失落感,跟之前“大干一番”的想法形成了极大反差。实在受不了的时候,王辉就跑到海边,冲着大海“啊啊”大喊。
一天深夜,卫生院的大门“咣当”一声被撞开,一位白发老人瘫倒在地:“俺儿子在码头让拉网机器把胳膊、腿都搅断了,求求你救救他吧!”
抓起急救箱,王辉一溜小跑直奔码头。第一眼,就看见了受伤者暴露在外的肘关节和变形的前臂!天呐,胳膊、小腿多处骨折,鲜血直流,肉连着筋还在悠荡着。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王辉有点蒙,顿了一下才镇定下来。止血固定、申请救援……幸亏抢救及时,老人儿子的胳膊和腿保住了!
“要是我走了,再有这种事,谁上?大医院里多个小护士,跟海岛上有个我,能一样吗?”擦干泪,立志学医济世的姑娘一咬牙:不走了!
三年志愿服务期到了,王辉没走,又续了一期。又三年过去,她还没走,考上了岛上卫生院的事业编——小钦岛从此有了正式的大学生医生,有了生命健康的守护人。
“自家闺女也不过如此!”
登岛第二天,下雨了。墨云翻滚,黄豆大的雨点噼噼啪啪打在海面上,升腾起一层蒙蒙的薄雾。
航路被封,本就安静的海岛更静了。清晨7点多,小钦岛卫生院里,就一片喧哗。
海带养殖场的工人老徐来了。前几天搬货时,手被船板狠狠夹了一下,肿得老高。
“都发炎了,咋才来?!”抽脓血、撒药粉、包纱布,王辉嘴上嗔怪着,手上一连串动作很是娴熟。
“王辉!换药了!”这边还没忙完,输液室里又是一声招呼。
胖乎乎的王辉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记者小步碎跑才跟得上。耳边,全是患者的赞扬声:“别看俺王辉不是教授不是博士,在俺们心里,她厉害着呢,头疼脚疼都会看!”“俺每次去蓬莱闺女家住,哪不得劲,还是挂电话给王辉!”
作出选择,是因为信念。向下扎根,则考验意志。
“踏踏实实干,才能得到老百姓认可。”这些年,王辉一直住在卫生院,24小时随叫随到,累计接诊6万多人次。一有空闲,就钻研病例、提升医术。如今,岛上哪个大姨啥病史,谁家大爷吃啥药,她一清二楚,还得了个“岛上120”的称号。
82岁的宋培成老人至今记得这样一幕:“去年冬天下大雪,俺老伴鼻子出血。晚上10点多,齐腿深的雪呀,王辉蹚着就来了。俺王辉,行啊!”
“自家闺女也不过如此!”多年前,吴荣传大爷的老伴突发性脑溢血成了植物人,吃饭全靠流食鼻饲,儿女不在身边,他照顾起来很是吃力。王辉就主动接过了喂饭护理的工作,一天三顿,风雨无阻,一干就是7年。出了一辈子海,再苦再累,老人从不掉泪,说起这些却湿了眼眶。
这么多年,卫生院护士换了几茬,王辉一直是唯一的医生。除了过年回家,很少出岛。她不在的那几天,淳朴的渔民们常会念叨,王辉是不是不回来了?小护士出面“澄清”了,他们才放下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13年倾情付出,小钦岛成了王辉第二个家,王辉成了岛上最有存在感的人。
“只要有意义,爸妈就理解我。”
跟着王辉走在岛上,可神气了!走到哪家门口,都招呼记者进去玩。拉呱起王辉的好,就收不住嘴。
“现在是休渔期。你等开海了再来,老百姓打上啥好吃的,都舍得给我。”王辉难得地向记者“炫耀”。
站在日夜守护的小岛上,她也时时眺望家乡。这些年,父母年纪大了,她打电话的次数多了,说话也更软和了。“为人子女,怎能不想家?但只要有意义,爸妈就理解我。”王辉说。
被渔民无尽的信任和父母温暖的亲情滋养着,王辉把生活过得郁郁葱葱——岛上通了海水淡化系统,卫生院一楼窗台上,绿的草玉露、粉的桃美人,全是她养的多肉植物;她还得意地向记者“显摆”手上的红色手链:“刚网购的,到货不比北京慢几天!”
2019年,王辉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上北京领了奖,也结识了一群有着共同志向的朋友。微信群里,小伙伴们常常分享近况和感受。同频共振中,她对“为什么留在海岛”有了更坚定的信念——那是笃志践行“医者仁心”初心的幸福,是“体会被真切需要”后的骄傲,是“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豪情,也是“经历过千锤百炼,以后见再大的风浪也不怕”的成长。
这几年,卫生院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已是院长的王辉摩拳擦掌,对人生充满期许。
“岛上湿气重,我想好好提升下针灸技术,减少患者痛苦。”前不久,她跟母校老师商量,通过视频教学“再回炉”深造。她还联系母校,把小钦岛当作了师弟师妹“三下乡”的实践基地。眼下,第一批实践队员正在岛上义诊、送药。
“没来前,觉得海岛生活很苦。这几天,看到师姐被这么多老百姓需要、信任,才觉得这样的青春真酷!”00后女生徐帆对自己的青春之路有了新的憧憬。
简易的钢筋床,老旧的写字桌,随便扯根绳子来晾衣服。要是早几天,我们一定会像初来感叹海岛之小一般,嗟叹陋室之陋。可当走近王辉的内心世界,就会理解,她为何作出这样的无悔抉择——
她的天地,不在这陋室之中;
她的青春,绽放在质朴的岛民心间。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