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顺应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实践证明,4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们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艰辛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从来不赞成对未来社会作具体描绘,至于如何具体实施、付诸实践,需要亲身实践社会主义的人们自己去探索。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必须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一场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迅速改变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认识到,国际形势总体上是有利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在正确估量国际环境中对我国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我们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千方百计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深刻指出“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命题相联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改革开放正是在深刻反思国际形势、紧紧追赶世界科技革命大势中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实现了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赶上时代的奋斗目标。
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广大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推动改革开放向前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就能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动实践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群众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探索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局面的钥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改革开放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力量和智慧源泉。
(来源:中国青年网)